翻译:胡泳 高美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定价:42元
长期以来,人们学习和掌握知识,要么是老师的言传身授,要么是阅读书籍报刊,尤其是来自经典书籍上的知识,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而进入网络大数据时代之后,海量的知识顿时如潮水涌现在眼前,令人眼花缭乱。到底哪些是真知识,并且是有用的知识?现在成了一个难题。如果在大数据时代善于将知识有效利用,这也是不错的时代,可惜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知识的边界》这本书,就是围绕“大数据时代的知识”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反思。
本书作者戴维·温伯格是哈佛大学资深研究员,围绕网络社会与知识创新等热点话题,经常为美国《连线》《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报刊杂志撰稿。《知识的边界》一书,共分为“知识超载”“深不可测的知识海洋”“长形式,网形式”等九个篇章。每一篇章中,温伯格对于“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分析和梳理。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较之印刷时代的知识而言,印刷时代的知识是静态、单向度、线性的传播方式。而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则恰恰相反。美国云计算之父马克·贝尼奥夫认为,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具有社交性、流动性、开放性的特征。而温伯格则在书中一语中的:“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没有边界、也没有形状。”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没有印刷时代对知识结构视为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非线性的大数据时代知识选择题,可以自由组合、切割,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有点“招之即来,来之可取”的意味。温伯格在书中,对一系列基本概念提出了批判性的思考。比如,他在阐发“事实”的概念时,认为人类社会只有到了十九世纪,“事实”才成为知识的基础和解决争论的最终方法。他写道:“但我们应该意识到,那个时期对事实的看法,并非基于事实而是基于发表事实的纸质媒体。”今天大数据时代所提供的“事实”,远远超出了传统书籍的范围, “事实”充满林林总总的分歧和争论。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如同一张无限扩展的大网,将人类所有知识“一网打尽”。
温伯格对于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秉持乐观的态度。从客观上看,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学习,确实有其便捷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建立互联网数据库之前,学者们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到图书馆查阅一本本书刊资料,既费时又费力。可是有了一台连接网络学术数据库的电脑,只要输入关键词,无数近似文献就会“排队”以供遴选。再比如,不少优秀的学术期刊,由于篇幅和版面所限,优秀的学术论文编辑们不得不进行删减,而学术期刊和网络数据库“联姻”之后,学术论文不仅能完整呈现,支撑论文结论的一切实验过程、数据、图表也能公布于众。对于作家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文学创作,再也不必手持放大镜,一页页地翻阅字号奇小无比的工具书,而在《辞海》的数据库中轻松检索,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相近或相反的字、词、句。
如果说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给人带来便捷,那么在拓展人的视野上,则更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011年以来,一种名为“慕课”(在线学习网络)的学习方式,给知识的学习与传播带来划时代的“革命”。“慕课”的周围,聚集着全球各地的青年学生,他们各自在家中的电脑前,在线聆听老师授课。老师在授课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课后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性的交流,老师在线批改作业,进行课业点评。这种学习知识的新方式,令人们毫无时空的阻隔感。“立体式”的知识传播,使得传统的课堂受到严峻挑战。现在有专家认为,“慕课”猛于虎,那些讲课不精彩、专业基础不扎实的教师,将来在“慕课”的浪潮中面临职业危机。
大数据时代的各种知识,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四处传播。而有些知识,未必就是真正的知识,可能是精神中的杂音、噪音,污染知识环境,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健康。反而书籍报刊中的知识传播,经过了层层把关,凝聚着无数专业人士的智慧。由于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真假难辨,有的人感到迷茫,乃至一口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事实上,作为现代人,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作手段,刻意逃避不是明智之举。
这里不得不提,大数据时代的知识便捷性只是相对而言。假如高度依赖网络数据进行学术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笔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