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数据官

Hi, 请登录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媒体打造

2016年12月12日至13日,为期两天的2016中关村大数据日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盛大举行。在此次活动中,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办了“媒体大数据分论坛”,探讨如何让媒体实现具有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的新媒体转型问题。

活动期间,数据观记者采访了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史建华。他认为,媒体转型应该坚持以人为核心,将媒体服务视为使命,坚持数据驱动原则,实现媒体与数据的融合。

数据观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公司在大数据方面发展的一些概况?

史建华:大数据其实是任何公司和组织都应该积极顺应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于方正电子公司来讲,我们在大数据方面起步比较早。原来我们是给媒体、出版单位提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早在十年前,在互联网舆情监管方面,互联网的大数据应该是比较早的提到了应用的阶段。那时我们就在从事互联网信息采集、信息的处理分析,包括舆情的发现、研判、处置方面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是全国第一批做互联网大数据的公司。

到目前为止,基于垂直领域的大数据信息服务,从中央机关到各省一级的网信办等,我们一直都在提供这样的舆情服务。现在服务的形态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提供一个系统,现在是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基于这种开放的平台来提供服务,这是起步比较早的。当然,我们公司针对不同的行业,在垂直行业提供技术、提供产品,这是我们过去的定义。现在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依托于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对应用场景的理解能力,包括行业需求的洞察能力和技术相结合。所以,垂直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方面是我们现在涉及的。比如今天我们承办的传媒大数据分论坛,传媒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应该说也是一个大的话题,我们也正在这方面努力。

从未来延伸的角度来说,应该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各个地域都应用大数据来提供服务、提供创新的产品,这些对我们来讲会有很多发展机会。对于现在的这些公司,包括政府创新,它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一个大的机遇。我觉得未来是产业互联网的十年,产业互联网十年应该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十年。因此,在各个垂直的领域会涌现大量这种创业的机会,或者说我把它称之为蓝海,这是大数据发展方面的一个脉络,我们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数据观记者:刚才也谈到了媒体大数据,您认为媒体与大数据应该怎么去融合,或者您认为媒体的大数据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史建华:媒体本身就是做新闻的,它是做内容的也是做信息的,本身来讲其实它就是生产数据的。因此,它天然和大数据紧密结合。作为传统媒体来讲,由于它过去的技术条件、传播手段以及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原来是广而告之的单向传播,现在到了互联网、大数据这样一个时代,对于媒体来讲,一方面就是互联网这种新信息传播手段、渠道包括内容组织的方式等等对它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它的读者在流失,收入在下降,影响力在下降。

如果我们的媒体不和现在的大数据,尤其是大数据新的技术应用相结合,就无法实现自身的新闻生产变革。也就是说,必须用大数据来改造媒体,用大数据来服务于媒体的新闻生产,服务于媒体的经营发展。

过去媒体的经营很简单,它是属于卖方市场,我有版面,我的版面有几十万,那个时候,是因为你的版面是稀缺资源。但是现在信息发布传播渠道多元化,从纸媒变成网媒又变成掌媒,过去是定时定点,现在是随时随地传播。媒体的新闻经营发展依托大数据的技术和能力,必须依靠大数据来重塑媒体在新的DT时代的内容生产、传播,重塑它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同时有了大数据才能够使媒体具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那么有了大数据才能够使得媒体以用户为核心。在过去传统的技术条件下,其实它无法感知到它的读者,无法感知读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消费心理等,现在有了大数据,可以让媒体更了解它的用户,也就是说使媒体能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最终实现对于用户的精准服务、信息精准传播,能够获得更多的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完成自身的改造。

数据观记者:可以理解为让媒体变得更智慧一些,我们现在在谈让媒体智慧起来。根据您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去打造智慧媒体?

史建华:智慧媒体的核心应该是以用户感知,以用户的行为、以用户为中心,然后量身订作提供非常精准的信息及它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我觉得这是智慧媒体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应该是在2013年新闻技联的全国会议上提出的,当时大家都还在谈全媒体等。关于媒体融合,也是要基于智慧媒体,基于大数据这样一些技术做支撑。

对于如何来实现这种智慧媒体,在技术方面是不存在问题的。虽然说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大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但是仅有技术也是不行的。从技术角度来讲不是太大问题,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在实践当中整个步子走的参差不齐,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方面的传播力、影响力跟互联网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有体制方面的制约大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也有观念方面的束缚、技术人才等这些关键因素影响媒体向智慧媒体转型。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全国整个媒体业都在做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在媒体更加智慧这个方面,涌现出了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媒体单位。除了刚才谈到的体制、技术、人才等制约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媒体是做得比较好的。从方法论和最佳实践角度来讲应该是媒体如何基于大数据实现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件。从国外角度来讲也有成功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国内的媒体进行学习和借鉴的,然后走自己的有特色的媒体大数据发展之路。不管是媒体也好、基于大数据做服务也好,必须坚持用户价值。至于地方媒体和行业媒体大家走的路径是不同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也是不同的,但是应该坚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能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这方面,这些是共通的。

数据观记者:不管曾经的传统媒体还是现在新媒体时代,方正电子一直都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很多东西可能没有借鉴,需要自己去探索,那在这条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怎么去避免这些问题,或者是怎么去解决的?

史建华:坦率讲,首先得有一个叫公司的使命或者团队的使命,秉承王选老师的“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传承。他的这种精神包括对媒体的发展的一种责任,其实我们有这样的一种使命。另外,从技术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就必须能够具有行业的洞察力和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跟国内外的交流,包括跟一些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包括跟国外比如说全球的一些协会、媒体等都有联系。包括我们在技术发展趋势的合作,努力捕捉到未来整个的技术走向和行业发展的趋势,这是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资源。另外,我们有这样一个使命,我们也有前瞻性和洞察力,落地的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然后为产业发展服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其实我们自身也面临着深刻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这些年来正在积极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包括向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模式、互联网公司的创意文化这些方面在做颠覆性的变化。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也规划了一定要坚持走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服务化的模式,我们会坚定的这么去做。

数据观记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跟竞争对手有什么区别或者优势在哪儿?

史建华:我就谈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专注。是否将媒体服务当作使命,是不是持续专注于这个行业。对比于现在的一些公司而言,我们公司对媒体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更加专注,我觉得比任何一个新加入者都更加具有的一种优势,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我们对于这个行业深刻的理解和对应用场景的理解,是新加入者无法匹敌的。泛泛大数据是没有价值的,一定要基于数据的基础,拥有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建模能力,然后能够给用户根据应用场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才变得有价值。因此,对业务的理解,对应用场景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这是大数据产生价值的最核心所在。而这个核心,现在很多新进入者还处于最基层的理解,且并不专注于领悟这些方面。基于这两点,我们就比竞争对手强很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