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数据官

Hi, 请登录

金融数字化转型浪潮呼啸而来 大数据区块链落地场景全面开花

本报()记者傅碧霄 北京报道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引发持续关注。在此前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数字金融、智能金融、区块链等关键词都得到了热烈讨论。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早已成为推动国经济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数据智能驱动金融业蝶变,“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势不可挡。

我国金融数字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5G等基础技术迅速发展,我国的数字金融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金融业从长尾用户切入,利用互联网优势,逐步打开市场。其后,更多新技术应用到更多金融场景之中,数据智能转型加速,主流金融业客群被覆盖。服务效率大大提升。最终,全新金融生态系统形成,金融服务底层逻辑也发生根本变革。

目前,金融业数据智能转型正发展到第二阶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打造了全新的风控、信贷模型,云计算的引入,使金融机构可实现快速业务开发集成,区块链等新技术又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可能。

数据智能+金融落地场景全面开花金融行业业务场景分析,营销、风控、客服、保险、监管、身份识别、投研、投顾、管理等众多金融场景迎来智能化升级,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保险等细分领域也开启了全面革新。

我国的金融数字化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数字信贷、智能理财、网络互助等发展迅速,深深改变了人们生活。2020年我国数字金融用户总数超过10亿人,居全球第一。020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推出了70多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申请机构包括持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公司。

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达到1.8万件,其中65%的金融科技专利来自于中国,而出现专利最多的领域是AI与区块链。全球金融科技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公司也来自中国,分别是平安集团、阿里巴巴、腾讯。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_金融行业业务场景分析_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业务延展研究报告2014

数据智能助力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数据智能对金融业的变革涉及方方面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信贷风控优化升级,在精准获客、反欺诈和智能催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数据智能也给支付、供应链金融、保险科技等领域带来了深刻改变。

金融数字化大大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将原本难以享受服务的长尾人群纳入其中。传统普惠金融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服务的方式转移到线上,大大降低了成本,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12月表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我国已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和规模都居全球首位。

而数字信贷服务了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通过大数据智能风控,金融机构减少了对抵押物的依赖。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国银行业服务的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已达到2700万,普惠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同比增速超过30%,农户贷款同比增速达14.3%。

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数字金融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金融机构可以精准帮扶贫困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038亿元,支持贫困户1204万户次。未来,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下的普惠金融。

区块链与分布式金融

在金融科技的诸多技术领域,目前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区块链。

区块链有着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多方共识等特性,可满足金融行业对安全性、可追溯性、有效监管的迫切需求。因此金融行业业务场景分析,区块链具备适应数字经济社会独特的技术优势,在金融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场景。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智能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分布式金融体系或成为金融新业态。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业务延展研究报告2014_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_金融行业业务场景分析

在业务层面,通过分布式部署来支撑海量的金融业务,具有高敏捷、高灵活性、多节点、轻量级等诸多优势。分布式架构正在锻造金融服务的“数字底座”。

相比传统集中式模式,分布式金融模式由于其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底层技术及其倡导的开放包容的技术理念,有利于实现透明、公开,还可效率提升,控制成本,促使金融业迭代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智能时代众多全新的需求与场景。

目前,分布式金融虽然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很多传统金融企业已经参与其中,如保险、银行以及支付机构都在大力研发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传统的金字塔式、层级化、流程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正在被逐渐消解,而网络化、分布式、场景化、数字化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