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数据官

Hi, 请登录

电信行业价值分析 看这篇就够了

第一章行业概况

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由RTNet建立起A、B、C3点组成的环状网,综合了SDH传输、窄带交换及信令、宽带交换、接入网等技术。RTNet网是一个以科学实验和检测等非运营为目标的网络,因此利用5个交换机和8个信令转接点按长途网和本地网组成以两套编号方式构成的网络。

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6万亿元,固定通信业务实现收入4673亿元;2020年,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891亿元,比上年下降0.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降至65.5%,全国电话用户净减1640万户,总数回落至17.76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5.94亿户,全年净减728万户,普及率为113.9部/百人,比上年末回落0.5部/百人。4G用户总数达到12.89亿户,全年净增679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80.8%。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2亿户,全年净减913万户,普及率降至13部/百人。

网络提速步伐加快,千兆宽带服务推广不断推进。截至2020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84亿户,全年净增3427万户。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42亿户,全年净增71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70M,农村和城市实现“同网同速”。

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价值链

目前移动基站设备厂商主要有大唐移动、华为、中兴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且它们占据了移动通信基站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移动基站设备厂商对于射频功放设备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提供射频功放设备企业的下游客户基本为单一大客户,导致这些企业对于下游企业的依赖性较大。

我国政府相继提出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发展战略,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移动基站设备厂商对于射频功放设备的需求量大,且形成了较稳定的供应商。

上游方面:我国电子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呈增长态势,由于国内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出现饱和,加上我国高端电子设备核心零件几乎依靠进口,国际贸易摩擦加剧,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为六年来首次负增长情况。随着各厂商对能芯片的重视以及研发投入加大,后续几年我国电子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回升。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射频元器件、散热及其他紧固件供应商。移动通信基站的上游行业已完全市场化,目前各类原材料的产能充沛、供应充足,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已形成完备的产业群,行业配套能力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为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中游方面: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发展与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

下游方面:电信业作为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下游领域,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1) 上下游组成:

a。 上游:通信设备商、网络解决方案商、网络规划设计厂商;

b。 下游:终端消费者、企业用户、互联网厂商。

2) 产业特点:电信运营商利用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电信业务市场化 电信数据业务,联合硬件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众多上下游厂商,搭建应用平台,满足客户信息化应用需求。

3) 面临挑战:通信市场的人口红利消失,流量量收剪刀差日趋增大,运营商之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业务的异质替代作用凸显。

4) 产业应用:电信级业务、国际长途、商务客户、零售和影音/娱乐等。

传统业务(语音短信)

1)传统业务下滑持续收窄,OTT 业务影响减弱:

2)新的业务需求点快速增长,短信持续降低收入下滑减缓: a。 短信类业务的下降主要是用户主动发起的点对点的量大幅下降造成; b。 但随着电信运营商短信通道资源的稀缺性增强,加上随着电话实名制和网络安全问题的突出,各类验证类、提醒类等短信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有效弥补用户主动发起的量下降的影响

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流量拉动移动收入快速增长;数据收入占比达到 30% 拐点,开启数据流量红利模式数据流量增速未见增长天花板,价格仍具有弹性。

演进趋势:NB-IoT将开启规模运营,电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换挡,主要的发力点会集中在窄带物联网领域(广域低速覆盖), 网络能力开放:是下一个增长点的前提,技术及商业模式已具备雏形。物联网带来连接规模增量:运营商管道能力开放,运营商将重新掌握用户稀缺入口,重回产业主导。

虚拟运营商将成为运营商新型态:移动市场的竞争和跨界融合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差异化服务,国家政策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与转售企业之间合作竞争模式,因此虚拟运营商将成为一种运营商新形态。

虚拟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发展新形态

1)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手中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租用号码、时间、网络等资源,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

2。 虚拟运营商:

a。 基本概况:虚拟运营商是从事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企业,其不自建无线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但是须建立客服系统、业务管理平台、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

b。 商业模式:虚拟运营商好比代理商,从三大基础运营商手里“承包”一部分通讯网络,再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

2.2 商业模式

2.2 技术发展

基于“云、管、端”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优势,运营商处于信息网络和泛连接的最前沿。借助在信息化应用和大数据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运营商可以运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参与到AI的研发领域。运营商还拥有AI商业化所必需的资源。在技术层面,提供海量运算和存储的平台“云”服务;提供高带宽、低时延、大规模的连接“管”服务;提供能够承载各种场景应用的“端”产品。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运营商还拥有用户的消费习惯、终端信息、ARPU的分组、业务内容、业务受众人群、人群流动轨迹、地图信息等资源。

2.3 政策监管

监管机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行业的监督管理仅限于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管理,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则是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自主经营。

发改委为本行业制定指导性产业政策。工信部的职责为拟订并组织实施通信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通信业运行态势、负责提出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统筹规划公用通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共同构成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的行政管理体系。

自律组织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hina Software Industry Association, CSIA)成立于1984年9月6日,由从事软件研究开发、出版、销售、培训,从事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开展信息服务,以及为软件产业提供咨询、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务和其他中介服务等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自愿结合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China Video Industry Association, CVIA)成立于1988年9月2日,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全国电视机行业协会及相关专用部件协会。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作为我国消费电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一级行业组织,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业务范围已涵盖数字视听(电视机、商用显示设备、摄录编设备)、数字家庭(智能家居)、视频监控、智能云服务等全产业链上下游;协会在行业标准制定、市场规范、行业自律、海外维权、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充分维护了行业利益和会员合法权益。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China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CCIA)成立于1991年7月,由国内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ommunications Enterprises, CACE)成立于1990年12月,原名中国邮电企业管理协会。2001年5月经信息产业部、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简称中国通信企协)。

通信光缆行业中影响力较大的自律性组织有中国电子元件协会光电线缆分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及其分支机构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负责进行自律性行业管理,代表和维护全国各类通信电缆光缆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制订行业规范等。

2016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2017年工信部《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指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协同推进政务云应用,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电信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3.2 发展和价格驱动机制

每年资本支出的投向与上游细分领域的行业景气密切相关,然而三家运营商资本支出口径划分存在差异。为了使三家运营商资本支出口径更加可比,根据行业一般经验我们调整为移动通信、固网宽带、业务网、局房土建、支撑网五大类。

移动通信:主要指 2G,3G,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主设备商、小基站厂商、天线射频、光模块、网络规划和工程等。每轮技术创新周期,该项支出波动明显,即在早期大规模建设时大幅提升,随着组网进程的推进,该项资本支出逐步会回落。

固网宽带:主要指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相关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传输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xPON。与无线相比,有线领域技术更新较慢,如传输设备领域 SDH/MSTP升级到 PTN 用了 10 年,宽带 xDSL 升级到 xPON 用了十年,光纤光缆产品相对标准化。有线领域的资本支出或者行业增长主要受扩容升级、光通信相关政策影响。

业务网:主要是指开展电话、数据服务、增值服务和其他综合信息服务的资本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交换、路由等网络设备以及一些软件类的支出。

局房土建:是指通信网络建设、运行和业务经营过程中房屋土地相关的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温控设备、防雷设备、供电设备等。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通信机房如安装基站主设备、传输节点枢纽或用房、数据中心机房;支撑系统用房如网络运维中心、呼叫中心等用房;管理用房如办公类及配套用房;渠道用房如实体营业厅等。近年来,局房土建支出的增长主要源自于 IDC 领域的加快投入。

支撑网:是指保障通信网络可靠运行、管理维护、业务开通收费管理等功能的网络,包括 BOSS系统、BASS 系统和 IT 运营系统等。该项支出影响通信软件服务类公司,如天源迪科、亿阳信通、联信永益、亚信创联等。

5G网络大规模建设,资本开支有望持续上升,按照4G的建设经验电信业务市场化 电信数据业务,预计5G全生命期下,国外5G宏基站数量与国内基本相当;早期中国市场建设推进较快。DOU持续快速增长+5G用户渗透,未来随着2B相继应用落地,流量有望再迎新一轮快速增长。

云计算/流量:云基建持续高景气,带动IDC/网络设备/温控+UPS+微模块/光模块产业细分领域持续成长。

5G应用:万物互联,快速打开物联网/车联网市场空间; RCS、视频应用、MCN等5G应用迎来机会;计算需求提升,边缘计算也将逐步上量。云计算持续快速增长,未来仍存较大空间。

3.3 竞争分析

各省市持续加大 5G 投资支持力度,2021 资本开支或稳中有升。经过一年半的重点培育,三大运营商 5G 用户整体渗透率已接近 20%,渗透速率超过 4G 初期。同时,由于 5G 套餐用户整体 ARPU 值几乎是 4G 的两倍,三大运营商实现了 ARPU 降幅持续收窄并预计将在明年实现正增长。三大运营商还将 5G 专网作为 2021 年重点推广的商业模式,按照基站和核心网的归属模式,分为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三种模式。

传统业务比较

1) 三大运营商在移动通信业务和固网宽带业务发展存在差异,因而选择的竞争策略有所不同。具体来看,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中国移动保持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对落后。我们认为中国移动将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采用稳健的竞争策略,

2) 归因于“提速降费”政策的不断实施以及行业内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三大运营商移动和固网业务量与业务单位价值发展错配,传统业务收入增长瓶颈显现,运营商转型诉求迫切。

3) 固网宽带业务:竞争加剧,中国移动增长有亮点。三大运营商在固网宽带业务方面存在禀赋差异。中国移动战略布局固网市场,给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带来较大冲击。我们认为未来固网宽带市场竞争或将加剧,主要看点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间的角力。

4) 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中国移动在转型过程中强调业务“四轮驱动”,每类业务发展并重;中国电信在兼顾传统业务同时,以宽带优势为突破口,发力 IDC、云计算领域,聚焦智慧家庭、DICT、物联网、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联通则借助混改优势,提出发展“产业互联网” 的战略。

目前中国 IDC 存量远远落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产生地,每年产生的数据量超过全球的 23%,但目前大型数据中心存量仅为全球的 8%,储备不足。随着中国数据产生量的持续高速增长,IDC 行业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尽管当前各 IDC 厂商处于跑马圈地、加速建设阶段,实际有效供给未必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对于时延、安全性要求高的业务仍需布局在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政策收紧,即使二线城市供给增加,区域供需不平衡仍将长期存在。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