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
智能制造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一、智能制造实施现状
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也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 希望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规范与促进产业升级。很多企业现在制定了智能制造的实施战略,希望借用智能制造的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益。
笔者为多家进行智能制造转型的企业做过咨询服务,在咨询服务服务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能够从自身现实情况出发机器人不是智能制造,从基础做起,有步骤的,系统的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智能制造的改造升级过程中都处于跟风状态,没有完整的自我剖析,在基础没有打牢的情况下,跟风进行大量资金注入,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改造。
比如有一家机加工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但是当进入他们的生产车间时机器人不是智能制造,会发现连最基本的5S都没有做好,车间布局不合理,人因工程学方面的考虑欠佳,物流动线没有规划,现场管理混乱。试想,在这样的条件下,去进行智能制造改造升级,会产生对等的实际价值吗?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在诸多企业中都有体现。
二、工业工程技术对智能制造的作用
打不好基础,智能制造可谓是纸上谈兵,资源的投入也不会有对等的效益提升。而工业工程技术做为企业运营的保障,更能够从基础做起,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因此企业需要利用工业工程技术实现整个流程的标准化,使各项运营指标趋于精益,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才会获得实际的效益。
2.1 标准化实施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着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
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对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体系所构成的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贯彻执行。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制定的标准,是以人或人群的工作为对象,对工作范围、责任、权限以及工作质量等所做的规定.
作为工业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准化能够使智能制造的实施更加有效,产生最大的价值。
2.2 人因工程学应用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代替人工。很多人认为此时人因工程学不再重要,事实恰恰相反。设备以及工装夹具的设计如果没有按照人因工程学的技术去优化,不符合人的操作习惯,重则产生事故,轻则误操作或者难操作,不能发挥设备的正常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设备,工装,工位附属设施在设计以及布置时需要将人因工程学技术包含在内,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系统发挥到最佳水平。
2.3 物流设施与规划
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或者有意向建立智能立体仓库,应用仓库管理系统,以及应用AGV(自动导航车)来进行供给货管理。智能物流设施需要好的规划和设计。比如AGV小车的巡航路线,需要利用工业工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运筹学,约束理论)进行设计和优化,找出最优配送频率和配送路线,否则AGV的应用无法达到最大。
2.4 精益改善
作为工业工程的升华,精益改善可谓是企业效益不断提升的法宝。企业需要建立精益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改善体系,从最基础的5S做起,合理优化布局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