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数据官

Hi, 请登录

建设智能工厂:重点不是自动化,而是工厂的“统一大脑”

可以用以下这样的描述来形容。

将工厂内的各式设备连结在一起,铺设神经系统、即时汲取所有资讯,实现工厂活动的可视化,亦即让所有活动透明可见。

智能工厂就是用网路连结各处,管理工厂一切大小事

这样的定义乍看之下有些抽象,以下再讲得更具体一些。

所谓的智能工厂, 就是借助实现以下两件事:

1. 将工厂内的各种设备连结成网路

2.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取得与管理点的装置有关的数据

力求

1. 工厂内部种种活动资讯的可视化

2. 资讯与资讯间因果关系的明确化

继而采取必要的行动,把诸如此类的事项做得更好 :

提升品质管理能力

删减包括间接部门在内的管理成本

二氧化碳减量/节能

改善现金流量

而且是做到超出人类管理能耐的层次。就是这样的一个 次时代的工厂经营概念 。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智能工厂的细部资讯。

万能制造机器_制造螺丝机器_机器人不是智能制造

既有工厂缺乏资讯整合性、浪费时间资源

在既有的工厂里,工厂内的设备以及 MES 等系统,在功能上都是各自独立的系统。由于机器设备的供应商不同、负责人不同等因素,无论在技术上或是在组织上,都没有整合在一起。一旦各系统之间需要合作,或是必须共享超出人员负责范畴的资讯时,只能透过各系统产出的报告,以及下载自各系统的数据,以实际经由人手转交的实体形式,满足系统间合作与分享资讯的需求。

但资讯的共享只要经过人的手,就无可避免会因为需要处理时间而产生时间落差。传递资讯的人员,被迫有许多后续作业必须完成,而且对提供资讯的一方来说,要是自己得不到好处,他们也不会把资讯丢出来。

这会导致需要资讯的人,连自己到底有没有掌握资讯,都搞不清楚。更别说要借助分享彼此的资讯解决问题,或是设想出足以提升作业效率的新手法了,几乎无法期待能做到这样的事。

若以人的身体来比喻,就像是一种手指、四肢、眼睛、耳朵、大脑,全都只照自己的步调在运作的状态。就算大脑想要向右走,可能得花上好几天,脚才会往右移动。就算脚受伤,可能得花上好几天,大脑才知道这件事。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形。

智能工厂就像工厂有个统一大脑,不会手跟脚得到的资讯不同

相较之下,在智能工厂里,属于同一阶层的部门或设备之间自不在话下,就连在分属于上下阶层的状态下,依然能够透过网路,机动地交换资讯。在智能工厂里,完全不存在任何部门之间或设备供应商之间的隔阂。

这和一九九〇年代发生的企业资讯系统的开放化,是一样的状况。

过去,不同厂商生产的个人电脑之间,无法彼此连接。要让个人电脑与商用电脑连线、合作,简直是痴人说梦。但现在办公室里的 CPU(中央处理器),包括影印机在内,彼此连线已经是理所当然。同样的,工厂里的各种设备,也将彼此连线。

只要透过网路彼此连线,既能大幅缩短时间落差,原本必须仰赖工作负责人的资讯共享,以及从组织的角度共享与活用资讯,都会变得更为容易。

届时,大脑的思考会马上传达给四肢,四肢感受到的一切,也会马上传达给大脑。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一个伴有具体“机制”的概念。此一“机制”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以「资讯系统」的样貌呈现。

不过,要请各位注意的是,这里讲的“资讯系统”是一个新概念,它不同于在制造业已日渐普及的 ERP 类的“资讯系统”、在制造第一线活跃的工厂自动化设备等“控制系统与机器人”,或者是用于让全公司沟通的群组软体等“资讯系统”。

那么,智能工厂的系统究竟必须具备何种特征,才能成为智能工厂呢?以下我们分别探讨。

最顶层是工厂管理系统,这里处理的是工厂经营时需要的资讯。包括财务资讯在内,有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之称的经营指标,乃至于二氧化碳减量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必须关注的指标,都归在这里。

往下一个阶层就是所谓的基础系统。这些基础系统是由 ERP 所涵盖的部分,以及个别套装软体或各公司独自打造的系统等所构成的。

机器人不是智能制造_制造螺丝机器_万能制造机器

2 - 副本.png

策意dataMES系统可视化界面截图

接着在下一层当中有 MES,其下层又设有 SFC。此外,针对资源(电力、热力、水)等基础架构系统,也力求透过网路收集数据。

那么,就来详细看看各项目。

控制类系统与资讯类系统的合作

我再强调一次,智能工厂里的大前提是,利用网路,把现存于工厂的各种工厂自动化机器、设备、电力等基础架构、单独的管理系统等,都串连起来。而且,这些资讯不是只用在生产第一线而已,还必须传输到以掌管生产资料的 ERP 为首的基础系统,以及经营高层用于做决策的资讯系统,再予以活用。

若以专业术语来讲的话,其实就是让“控制类”的电脑系统,和“资讯类”的系统连上线。那么,这些以“控制类”称之的系统,是什么样的系统呢?

所谓“控制类”的系统,正如其名称所示,就是“用于控制机器的电脑”。代表性的有名为 PLC 的机器。

PLC 是一种小型电脑,其内部装有微处理器,这点和一般电脑相同,但它所使用的语言是把电气回路符号化而来的,因此 PLC 的程序设计必须由拥有特殊知识的电气技术人员来做,一般电脑程序设计师是做不来的。PLC 原本是由过去在汽车制造等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继电器装置”发展而来的。

所谓“继电器装置”,是一种能因应可切换开启/关闭之类的动作开关、装置实际处理的数量,或者电力机器等设备的状态,输出控制用的电气讯号,借以控制机器的装置。一台 PLC,可以代替数千个继电器装置。

由于 PLC 是一个向工厂自动化的机器与设备传达命令的系统,其稳定性与精准性就格外受到重视。此外,设备的运转控制,在安全上极为重要,因此它必须达到的反应速度,也就是系统的处理时间,远远比主要由人类使用的资讯类系统来得快。

顺带一提,在作业系统方面也一样,PLC 使用的不是一般用于个人电脑上的那种作业系统,而是名为“即时作业系统”(RTOS,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可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还能够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回应的作业系统。

近年来,导入 MES 系统的企业也变多了。严格来说,它虽然不算是“控制类”系统,但可以定义为,把“资讯类”与“控制类”系统之间缺少的连系补上的“资讯系统”。MES 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来自于 ERP 的生产计画,转换为更符合制造第一线实际状况的“制造指示”,并予以管理。

MES 在设计上也有透过 PLC 取得数据、协助品质管理的用意在。但必要数据只有一部分是以透过网路取得为前提,其他资讯则是透过输入终端,以人工手动输入的方式取得。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智能工厂里,工厂自动化设备主要是透过三种形式与资讯类系统取得连线。

1. 直接取得 FA 设备的资讯

2. 收集来自 PLC 的资讯

3. 收集 MES 的资讯

这三种无论哪一种,前提都是实际透过网路的连结自动取得资讯。相关技术的细节,我会在下一项中介绍。

此外,虽然 FA 设备、基础系统、工厂管理系统连成了一个网路,但还是必须明确区分是控制类还是资讯类系统,分别予以管理与使用。若为资讯类系统,就算因为网路的拥塞等因素,导致资讯延迟若干时间才收到,问题也不大;但如果是控制类系统,资讯的延迟就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标准接口之采用

既有的制造设备,把大量的系统建构工作,发包给特定设备建置供应商处理,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做法。该承包商在建构系统时,采用了自己最熟悉的的 FA 设备厂商的接口,而变得不容易与采用其他接口的系统合作。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各式设备的界面没有标准化,承包的供应商很难单凭一己之力,建构出能够让不同设备间交换资讯的功能。

但在智能工厂中,PLC 与 FA 设备基本上都采用标准接口。工厂内的各式设备,就能够透过网路交换资讯了。标准接口的采用,是智能工厂这个概念的一大原则。

不同设备各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需要的规格也很多样化,不可能全部都做成通用式的规格。不过 PLC 以及组件未来可以想见会急速走向通用化。一旦走上通用化,建构系统的知识技术就可能标准化,变得可以分享与再利用。

企业用户在推动智能工厂时,必须充分探讨要如何制定自己公司的标准化方针。因为机器人不是智能制造,这一点正是决定未来投资绩效好坏的重要因素。关于标准界面,后面我会详加介绍。

日志数据的储存与转换为 KPI

FA 设备的数据,本来就是以很精细的单位在处理与管理的。不消说,在短短的一秒钟时间里,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