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主办的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2022年12月19日-21日隆重举行。
此次亚洲金融年会以“稳中求进方法论:责任金融久久为功”为主题,邀请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兼市长何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曹德云、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等众多权威专家与知名金融机构高层、实体经济企业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为中国金融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在此次亚洲金融年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与腾讯安全联合发布了《共建金融风控科技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数字金融,风控都是一个核心话题。数字技术在信贷风险评估、客户身份认证等环节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风险评估的数据维度,更保障了线上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实现了精细化实时风控。
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往往以用户历史金融数据为依据,采用评分卡模型、规则引擎等进行风险评判。在金融+科技融合发展趋势下,大数据风控则通过纳入更多维度的数据,如个人用户在场景金融中产生的行为数据,以及企业用户的工商、税务、物流等经营数据,进行用户风险评估,增加了更多风险因子和变量,从而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判。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业态的不断延伸,风控的内涵不再局限在数据量级,而是形成隐私计算、AI、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等流程深度交融的数字科技,成为金融机构赢得市场竞争与客户青睐的核心能力。
尤其是金融级别的“风控科技”具备的海量用户、应对大规模黑灰产攻击等特征,对零售、互联网、交通出行等行业应对业务层面安全风险均有借鉴意义。某种程度而言银行 大数据时代,发展金融风控科技,有利于全行业和社会数字化过程中的风险应对。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广泛调研与举行多场闭门研讨会了解到,尽管银行在自建风控科技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短板与痛点,包括众多银行风控体系仍呈现烟囱式形态,导致各个业务部门呈现“各自为战”状况银行 大数据时代,往往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坏账风险洞察滞后等问题;银行内部数据与业务职责未必是一一对应,导致银行数据中台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推诿现象;部分银行业务条线的数据口径与定义不尽相同,令数据清洗梳理提炼与数据标准化工作量巨大;银行业务部门对数据提炼使用产生的大量定制化需求,但某些中小银行未必能承担高昂的金融科技人力资源开支;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相继出台,如何规范采集与分析各类维度数据,仍是一项持续性的挑战。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共建风控科技“扬长补短”,构筑更强的智能化风控管理能力。
《白皮书》指出,通过对部分银行的实践了解洞察,共建风控科技呈现四大好处,一是帮助银行获取更丰富的多维度数据,二是有效降低银行在风控科技方面的开支,三是助力银行风控科技体系赶上业务模式变革与科技发展最新趋势,四是帮助银行不断强化信贷流程风控与运营风控能力。
目前,共建风控科技在新市民金融服务领域取得良好应用。今年以来,在政策鼓励下,众多银行积极投身新市民金融服务。但同时,新市民金融服务也存在诸多风控盲点与痛点,比如精准识别难度较大,新市民既有高净值人群,但更多是长尾客户,且分布行业种类多。多数新市民属于蓝领阶层,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无居住型房产、工作频繁变化等特点,导致银行会担心他们的信贷违约风险较高。
针对这些痛点盲点,腾讯安全研发的安全数据传输工具“信鸽”,一方面引入公证处作为公证方,搭建了一套云端的“清洁环境”,新市民可以主动发起授权,将个人学历、流水以及社保公积金等信息输入,并由“信鸽”传递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整个过程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且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规定,成功解决新市民群体征信数据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在“信鸽”将个人信息合法合规传递给金融机构后,金融机构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加工与评估风险,便于金融机构拥有真实的、多维度的个人信息,更精
来源【首席数据官】,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